小议地方志的地情研究选题及论文撰写

  

                                                             王丽娃

  

  《广东省地方志工作规定》第五条指出:组织地情调查研究和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是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履行的一项职责。按地方志的一般常识来说,一地之内所有事物均属该地地情,地情调查研究也就是立足于本地,对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各个方面的研究。地情调查研究以一地为对象,但研究者的眼光却不能局限于一地。因为一个市(县)的重大变化总是受到全国、全省大势的影响,要认识这种变化,必须了解当时全国、全省大势;把握本地与外地的各种联系;通过比较找出本地的特点。

  笔者认为,地情调查研究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已有文献记载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资料,研究某一社会现象的过去,即历史的地情。简单来讲就是,某种事物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发展变化及与历史时期所产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研究对已有记载的真实性进行考证。从这个方面来讲,地情研究与史学有共通性。区域史研究的一种界定就是以某区域或地方史为对象的研究。因此,不可否认,地情研究确实属于史学研究的范畴。二是通过实地调查,采访民众,对一段时期之内的地情进行分析,即现实的地情。从这个方面来看,目前要开展的调查研究,最多也是一两百年之内本地地情的变化情况。由此,就现阶段来说,对于20世纪以前的地情,我们可以主要依靠文献的记载,同时对文献进行考证。而在研究近百年的地情时,则应该侧重于实地的调查,从而进行论证分析,并对已经形成的关于近百年的记载进行佐证。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体会,就如何开展历史的地情研究谈几点看法,请各位学者同行不吝赐教。

                                                        地情研究选题方法

  地情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基本研究,比如一种现象的来龙去脉、一个人物的生平事迹(可以小到关于人物的一件事情的研究)、一种产业的发展历程。这些都是基本的研究。二是深度研究,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对已有资料的不同解读,把已有的资料进行再分析,再加工;二是选定题目,多方查找资料,挖掘资料,发现新的资料。佛山历史悠久,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为开展地情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有些地方志工作者却不知如何选择研究课题。下面笔者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大量阅读是获得课题的重要方法。我们该怎样阅读呢?个人认为,具有一定文献功底的人,可以直接通过阅读文献发现疑问,找到课题。而对于文献阅读能力有限的人,可以带着问题先阅读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比如研究性著作及研究论文。这不仅能够把握课题目前的研究状况,还能加深印象,最主要的是可以启发思考,发现问题。以笔者做佛山秋色研究为例。由于对佛山的了解不是很深,在做该课题时,不知道从何下手。经过查找,笔者找到了关于秋色的研究著作:区瑞芝的《佛山秋色简介》、余婉韶的《佛山秋色艺术》、林明体的《佛山秋色》。通过阅读,笔者了解到,秋色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晋,真正定名是在黄萧养之后。从明代至民国时期,中间有几次禁止出秋色的情况,但几本著作中都没有详细介绍该情况。于是笔者就产生了疑问,也找到了课题的突破口。再又,书中提到的有关秋色的诗句,大部分来自三种《佛山忠义乡志》,而佛山是岭南诗文汇聚之地,那么《粤东诗海》、《岭南杂事诗钞》等诗歌集之类的书籍中是否有相关的诗文呢?如何有条件,完全可以通过研究汇编出诸如《佛山秋色诗文集》之类的成果。这些都让笔者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所以说,大量阅读是必须的。

  接待来访查阅资料的人员,是方志工作者获得研究课题的一种途径,而且经过近一阶段的观察,很多课题都是值得研究的,比如兆祥黄公祠、龙塘诗社等。最近有毕业生查找有关龙塘诗社的资料,笔者在翻看旧志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吴荃选作为龙塘诗社的盟主,也参与了民国《佛山忠义乡志》的编修,并且书中也收录了他的很多诗作,应该可以入新编的《佛山人物志》,但新编人物志并没有将他收录,网上查找的资料也是少之又少,可知,目前对吴荃选的研究还是空白地。于是笔者就将这一现象记下来,作为研究的选题。再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一名学生查找有关佛山众义国术体育馆的发展历史的资料,作为旅游文化学的论文。我们也可以将其作为研究的一个选题,找到合适的角度进行研究。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泛读地方文献资料去发现,也可以通过浏览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去发现,甚至还可以通过与地方史爱好者的闲聊去发现。总之,课题是大量存在的,关键是确定的课题是否有研究价值,方志工作者应通过多种渠道去发现课题。2012年,全省方志工作提出的地情研究的选题范围是:围绕岭南民风民俗、历史人物、民族资本企业发展、革命老区建设等专题进行选题。这就为方志工作者开展地情研究指明了大的方向。我们可以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选题。

  选题之后,接下来就要选择合适的角度,用大量的文献资料支撑起研究课题,做到言之有物。

   

                                                   以地方文献作为资料支撑

  无论做任何研究,都必须有充足的文献资料,否则无从研究。昔日孔子欲研究夏、殷之礼,而深感文献不足之叹。地情研究也不例外,必须要有资料支撑。地情研究所依赖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地方文献。

  何为地方文献?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意见。来新夏认为:只要是反映本地区的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物产、资源以及碑帖、手迹、学术著作等,即使是零篇散页,都应归入地方文献,所以地方文献包罗宏富,门类众多,如地方志、宗谱、私人笔记、名人手稿墨迹、铺户账簿等皆是。其中以地方志为大宗。就大多数的地情研究文章来看,目前也主要依靠的是地方志,而对宗谱、私人笔记所记载的资料使用较少。香港学者林天蔚论述了族谱和方志的重要性及其关系,认为族谱与方志均是研究地方史的主要资源,而地方志中亦有大量族谱的资料,两者互补,与正史书互证,不但可补史之不足,而且还可以拓宽研究史学的范围。顾颉刚先生在《中国地方志综录》中也指出:今之学者莫不知史书之不足以尽史,故毕力搜求地下遗物、官署档案、私人书牍,以资实证。然而即在史书之中,固尚有未辟之山林,未发之金锡在。家谱与方志是已。因而族谱资料也是地情研究的很重要的资料来源。

  就目前佛山方志办所存地方文献来看,除三种《佛山忠义乡志》外,其他地方文献,尤其是对族谱的收藏,数量有限。明清时期,佛山有许多的大族大户,如鹤园冼氏、石湾霍氏、金鱼堂陈氏、江夏黄氏、石头霍氏等等。而明清时期佛山的手工业又多数属于家族性质,因而族谱中记载了许多有关佛山手工业发展的资料,上述家族都有从事冶铁业的生产。比如《太原霍氏族谱》家训称:凡人家积钱,不如积货,所积亦有其方。难收易坏者不可积;人家用少者不可积。如佛山铁版伍坏,石湾之缸瓦无坏之类者,可积也。名人笔记中也有很多有价值的资料。比如明朝霍与瑕的《霍勉斋集》中就提到了石头霍氏插手冶铁业的情况,先文敏尚书当其为吏部时,气焰煊赫,若佛山铁炭,若苍梧木植,若诸县盐鹾,稍一启口,立致富羡。罗一星的《明清佛山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一书,可以说是明清佛山地方文献的大集合。作者提到本书的资料来源有三个:一是方志、族谱和地方文书,二是碑刻资料,三是档案材料。在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地方志工作者可以将其作为地方文献目录,对开展地情研究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资料的寻找与使用

  地情研究的资料分为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即直接和间接资料。所谓一手资料,即方志、档案、族谱、调查报告等地方文献原始资料,使用这些资料能保证其真实、可靠、准确性。在阅读材料时,要对材料进行认真考辨和深入的探讨,要判断它的准确性和价值,从而挖掘出历史真相。二手资料即从他人研究成果中直接提取。选题确定之后,要进一步总结前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发现其中新的论点和新的资料。这种资料难以保证准确度,但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文章,作为寻找资料的线索。以秋色研究为例,在上述提到的三部著作中,都提到了民国黄少强在1925年第三期的《佛山精武月刊》上关于秋色的言论,我们就可以通过翻看这份民国的期刊,找到更直接、更丰富的资料。在翻开这份杂志时,笔者欣喜的发现,在这一期的杂志中还有许多关于秋色的记载。所以在阅读别人的文章时,多留意他人的资料从哪里来,有条件的就要找回原始的材料。除非目前见不到的书籍,如果必须要使用某条材料,那就需要注明是别人的研究成果。

  资料收集之后,不能不加区别地拿来使用,还要做鉴别工作,搞清楚资料形成的年代。古谚云: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孟子又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因此,要通过比较发现矛盾,辨别真伪,保证史料的可信度。比如在做秋色研究中,笔者发现道光与民国本所收录的几则诗歌有出入。比如玉蟾流彩照长空,韵事清宵选妙童。仿佛羽衣天半落,锦澜西畔塔坡东。一诗,在乾隆本和道光本《佛山忠义乡志》中,记载为孙锡慧所作,而在民国本《佛山忠义乡志》中,记载为吴荣光所作。又如梁东大的六街呕哑踏歌声,侣伴招邀逐队行。忽见綵绳风力紧,秋千飞入彩云轻。一诗,民国本《佛山忠义乡志》中将作者名字刻成了梁东文。固然存在后志抄前志抄错的原因,但后志是否通过考证,而对前志进行了纠正修改,这些都是我们在使用资料时需要认真思考的。  

  一般地情研究文章不能少于三种资料来源,即三种参考文献。许多方志工作者在写地情研究文章时,很不注重对资料的引用与注释,采用了别人的观点,也不加以注释。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北京大学教授李安山在《世界史研究的规范问题——兼论论著中注释的作用》一文中,论述了注释的重要性。注释既是学术道德问题,也是知识产权问题。针对目前学术界存在的剽窃现象,注释显得尤为重要。注释是对自己所撰写的文章负责的一种行为,作者应该对自己引用的材料负责。再好的文章,如果通篇没有一个注释,所提供的资料也是没有份量的。后学者用起来也会有所顾忌,会对所采用的资料产生怀疑,甚至是怀疑作者的学术道德。地情研究说到底就是对地情资料的收集,如果使用的资料没有来源,那就成了凭空的想象。因此,在撰写地情论文时,必须要严格按照注释的格式注明每则材料的出处。

   

                                                         小  结

  地情研究是地方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一种形式。地情研究与修志工作是分不开的。地情研究既是对志书的利用,也是检验志书内容准确与否的一种途径。开展地情研究,不但可以为下一轮的修志工作准备丰富的资料,而且还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准确的把握地情,在志书编写过程中,才能突出地方特色和优势,提高志书的质量。

  地情研究是地方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岭南文化发展中心的佛山,明清时期就已是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在经过了上千年的社会历史变迁,造就了区域文化的昌盛。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南方铸造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为佛山市建设文化软实力奠定了基础,也为开展佛山市的地情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地方志工作者要有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依靠地方志的优势,利用各种地方文献,开发资源,在地情研究方面出成果,为佛山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明)霍与瑕:《霍勉斋集》,嘉靖四十二年刻本。

  2)乾隆《佛山忠义乡志》,乾隆十八年刻本。

  3)道光《佛山忠义乡志》,道光十一年刻本。

  4)《太原霍氏族谱》,道光十一年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