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建设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生产力,文化与人类的命运历来都是息息相关的,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已经从经济的竞争转向文化实力的较量。广东建设文化大省,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发展后劲的必由之路;既是意识形态上的宏观理论构建,又是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实践。

  地方志作为一项浩繁的文化工程,是地方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对一个地方的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的历程中,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建设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地方志事业兴盛的地方,往往也是文化事业和文化建设比较进步、发达的区域,反之亦然。省委九届二次会议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战略决策,在建设文化大省的实践中,地方志事业必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地方志在地方文化的建设中具有根基的作用

   

  地方志事业是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的构建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意义。首先,地方志是一部百科全书,综合记述一个地方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百科各业的地情资料,比任何一种著述都更具广泛性和综合性。在自然科学领域,地方志可以提供天文、地理、生物等方面的资料;在社会科学领域,地方志可以在政治、经济、历史、文艺、法律、伦理等学科上提供翔实的基础性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志是一个地方的大文化史,成败得失,人文风貌,宗教信仰等无不记述其中,追根溯源,可资可鉴,能够使决策者和管理者准确了解一个地区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从而找到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思路。就像没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是一座苍白的城市一样,没有深厚根基的文化是一种找不到归宿的、飘浮的“无根文化”。可以说,地方志是地方文化建设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根基,是培育地方文化意识和地方文化精神的重要源泉之一,极大地增强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延续的生命力。

  其次,地方志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集中了不同时代的创造智慧和民族精神,展现了一个地方的历史长卷和文化风貌,在历史的长河中丰富着地方文化及社会文明史的内涵。素有“方志之乡”的浙江,不仅是方志的发源地,而且在2000多年来的历史中,浙江编修地方志的传统延续不断,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方志力作问世,名志迭出。丰富的地方文化积累成为浙江地方文化的厚实基石,浙江也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文化之邦。在“始皇都,隋帝县”的佛山南海,历史上也有编修地方志的优良文化传统,现存明清时期编修的南海旧县志有7套,这些流存下来的旧志书是南海地方文化的一种宝贵的积累,不仅丰富了南海地方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且在南海地方文化的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南海地方特色的文化和人文精神,这在南海的九江镇、西樵镇表现得尤为突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九江,在清代就编修过《南海九江乡志》和《九江儒林乡志》,在编修第一届新方志时九江成立佛山地区第一个镇级方志办,此后九江地方志编修工作就一直没有停止,持续不断的地方志工作极大地影响和丰富着九江镇地方文化的内涵,使九江源远流长的地方文化得以良好的继承和发展;西樵镇历史上也有编修地方志的传统,清代曾编修了《西樵山志》。九江、西樵也因丰富而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文化之乡。去年底,南海第二届新方志编修工作开始启动,由于南海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及其成就,南海方志办决定全面编修镇志,各级领导将修志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组建了一支由300多人组成的专兼职修志队伍,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保证了修志工作的需要,南海第二届修志工作由此向广度和深度展开。各镇在镇志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发掘了不少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镇志的全面编修,将为南海地方文化的传承提供最佳的载体,使地方文化从广度和深度上得到积累,而且,可以肯定,通过这样大规模的修志工作,必将为地方文化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地方志编修不仅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探清了源头,也为地方当今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例如,从《佛山市志》记载的佛山陶瓷工业的发展概况中,可以了解到,石湾制陶业始于新石器时代,历史上一直是岭南重要的陶器生产基地。这一记述对佛山“陶都文化”的建立提供了史实依据。再如,《南海县志》对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企业家陈启沅的记载,不仅探明了南海纺织业的发展源头,也为我省、我国近代民族企业的发生、发展,以及民族经济及其文化现象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地方志这种独特的文化价值,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认同,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就曾经说过:要研究人类文明,就必须要研究中国的地方志;要研究中国文化,就必须要研究中国的地方志。这些都说明了地方志在地方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及作用。可以肯定,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方志的编修与文化大省的战略措施将会互相促进,地方志特有的功能在建设文化大省的实践中也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地方志在地方文化的建设中具有标识性的作用

   

  中国文化是由不同地域的文化构成的,从传统的角度看,有齐鲁文化、湖湘文化、巴蜀文化、闵南文化、岭南文化等等。从现代的角度看,由于社会发展的丰富性,特色文化的区域范围呈现出新的格局,有浙江文化、上海文化、广东文化,等等。文化的积淀是一个地方文化品味和内涵的标尺,不同的地域文化诞生出不同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这种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往往影响着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和精神品格的塑造。

  广东建设文化大省必然要突出广东的特色,培育具有鲜明个性的广东文化精神,在这一方面,地方志对于文化大省的建设及其“广东文化”的建造将发挥标识性的作用,这是由地方志的特点所决定的。第一,地方志的首要特点就是它的地域性。地方志是以特定区域为记载的空间范围,以特定地情为研究对象,真实、客观地记述特定区域事物的地方志,自然也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地方志的这一本质属性,可以为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提供许多富于地方特点的信息资源和事实依据,有些甚至是独一无二的文化标记。这些信息资源无疑是建设地方特色文化的一种重要标识。第二,地方志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时代性。地方志都是特定时代修成的,其记述的人文风貌、思想观念、语言文字等,无不打上深刻的时代烙印。不同时代的地方志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点,这种时空上的特征使地方志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时代的需要。地方志这种强烈的时代特色,也为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提供大量可资借鉴的地情标识。

  一个地方的文化,有继承,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近代以来,广东文化逐渐成为中国南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岭南文化的中心,一直处于与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沟通的状态,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陆地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结合点、岭南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合点。20纪末期,广东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率先冲破禁锢的思想观念,各种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念在这里交融,形成了敢为人先、讲求效率、务实进取的崭新的价值理念和时代精神,广东文化因此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的特点。这些,在地方志里面都会得到全面而详细的记述。随着第二届新方志的编修,地方志在广东文化的发拙、继承、整合、创新的过程中,都必将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地方志在文化大省的建设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修志是一种文化积累,在传承文明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从地方志中,人们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和现状及其演变过程,了解前辈人和当代人在当地进行的艰苦卓越的奋斗历程,可以综观一个地方历史与社会的变迁,从而使社会文化资源及其精神财富得以世代相传。江泽民同志说: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在文化构建体系中,地方志促进了跨学科、跨文化及对传统文化的反省与再认识,其历史对话的宏大反观形式,是文化继承与创新的中枢和纽带。在广东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中,地方志对文化的重构与创建也具有系统性的参照作用。可以说,承上启下,经世致用,正是地方志数千年长盛不衰的品牌价值。

  地方志是文化继承的基础,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建设文化大省继往开来,既要从广东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来思考,又要对广东文化在中国、在世界文化的角色进行审视;既要把握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又要在文化传承、文化融合、文化创新以及文化品格等方面进行探索,从而建造出富于广东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与广东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精神,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实现文化的现代化。新编地方志记述了广东务实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和地方史业,体现、折射出进步文化的总体发展方向,在今后建设文化大省的社会实践中,地方志承上启下的致用价值将会对地方文化的建设产生深刻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方志事业是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战略决策中的重要实践项目,地方志的发展也是地方文化的发展,大力发展地方志事业,必将有力地推动地方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丰富地方文化的内涵,加深地方文化的底蕴,而地方文化的兴盛又促进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以及我国加入WTO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各项事业将全面与世界接轨,而率先进入现代化的广东将会在更多的领域与世界发生对话和交流,可以预见,新编地方志在建设文化大省的宏伟战略中,在区域间、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中,将会有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