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档案文化活力 建设广东文化大省

韦辛彤  潘秋笛

摘要:档案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石,因其具有原始性、真实性、严肃性,对现实有更令人信服的说服力和信赖感。它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层面,在建设现代文化大省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东文化底蕴深厚,建设文化大省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从联系我省建设文化大省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探讨如何焕发档案文化的活力,积极发展本省的档案文化,从而为建设文化大省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档案  档案工作  档案文化

 

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在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努力建设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的目标。这是广东省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联系广东省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审视我们的档案工作,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作为档案部门,当务之急是要大力发展我们的档案文化,充分发挥档案文化在建设文化大省历史进程中应有的作用,在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浪潮中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活力,并以此丰富和充实广东省的人文精神。

一、档案文化是建设文化大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  建设档案文化是档案文化自我发展的需要。档案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千百年来早已存在。但大多数人却没有真正地认识它,重视它,这与档案文化自身建设不足和宣传不力有关。因此,档案文化要真正融入文化大省建设的洪流并产生积极影响,满足社会广泛利用需要,除了要开发现有的档案文化资源外,还需积极地进行自我建设、自我发展,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建设文化大省,这对档案工作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努力建设,积极开发档案文化,焕发出档案文化的活力,才能在建设文化大省中与之接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2.  档案文化的作用决定了它在建设文化大省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文化,是某个时期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该时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可以说,档案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来自于社会生活实践,又为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因而,建设广东文化大省,必定要建设本省的档案文化,使之更好地为本省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服务。没有档案文化,建设文化大省在意义上是不完整的。

3.  档案的文化性质决定了档案文化在建设文化大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档案记载了人们社会实践活动中大量有知识价值的事务、数据、成果和理论,这些饱含古今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各种知识的材料,是由个人、机关、单位以至整个国家逐步积累起来的。所以说,档案是人类各项活动的真实记录,它作为人类文化历史的积淀,承载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延续了人类的记忆,是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人类的文化通过档案作为载体,使之广泛传播和永久流传。档案的性质决定了档案文化的原始性、真实性、严肃性,对现实有更令人信服的说服力和信赖感。因此,档案文化要参与到文化大省的建设中去,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档案馆的文化属性决定了档案文化必须纳入文化大省建设的范畴。档案馆的文化属性体现在,它是国家法定的“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具有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社会文化教育、传播社会文化知识、发展科学文化、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功能。档案馆是人类文化财富的宝库,必然在社会历史的各个阶段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它一方面为编史修志及其它史学研究提供文化性服务,另一方面为社会上广泛的利用者提供政策依据服务。广东现有省、市、县各级各类档案馆199个,馆藏档案990万卷,资料117万册,照片75万张,录音、录像、光盘4万盘(张)。广东各级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为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积淀了深厚而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档案既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又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最可靠的基础性资料,是其他任何资料都难以替代的文化资源。可见,在建设文化大省中,创造富有广东特色的先进文化,离不开档案馆和档案文化。

二、广东档案文化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一)   优势:

1.  具有良好的档案文化的发展环境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广东经济发展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广东经济总量占全国九分之一,税收占全国七分之一,进出口总额占全国三分之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古人云:“仓廪足而知礼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们不再以温饱为满足,而进一步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追求精神需求的多姿多彩的实现。广东人越来越讲究自身的文化品位和注重生活中的文化内涵。这种广泛而多层次的精神需求,为广东档案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  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为档案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广东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十三万年前,就有“马坝人”在广东境内活动。从西汉起,广东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开创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先河。进入近代,广东走进中国社会变革的前列,成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广东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综合试验区而举世瞩目。岭南文化、侨乡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是广东鲜明而又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有“南国红豆”之称的粤剧、佛山和潮汕陶瓷、岭南画派、粤式点心菜式等等。另外,广东还有一批孕育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名胜,如丹霞山、西樵山、鼎湖山、陈家祠、佛山祖庙、潮洲开元寺等,还有东莞虎门销烟遗址、广州三元里平英团遗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革命纪念地。广东档案文化正是在这些丰富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把我们悠久而灿烂的文明世代相传、发扬光大。

3.  具有区域优势,为广东档案文化提供了内外交流的平台

广东地处南岭以南,南海之滨,毗邻香港、澳门。海岸绵长,水陆交通便利,海运发达,有广州、湛江、汕头等港口。尤为突出的是广州市,它曾是中国古代和近代史上著名的通商口岸,海上丝绸的必经之路和中外文化的交汇地,留下众多的中外文化档案和中外交流的历史记载,现在它仍是我省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我省优越的区域位置,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借鉴国外档案文化的精华,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从而为本省档案文化提供了一个内外交流的平台。

(二)不足:

1.  省内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致使档案事业发展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省档案文化的发展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省内各地档案事业的发展有了差距。很明显,在经济较富裕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经费较为充足,该地区的档案工作则相对发展比较迅速,例如深圳、广州、珠海等地区的档案工作已迈向电子信息化,与粤北、粤西地区一些城市的档案工作相比较,他们之间的差距相当大。这些差距,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省档案文化的全面发展。

2.  大部分档案部门仍保留计划体制下的“衙门”形象,不利于档案文化的发展

大多数的档案部门还保留“机关衙门”的作风,档案馆仍处在高墙围住的政府大院内,令人望而生畏。老百姓并没有把档案馆看作一个独立的文化单位来看待和要求,更多地是把它作为党政机关的一个附属部分。档案馆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远不如图书馆、博物馆那么亲切。这种情况,使得档案文化要走进平常百姓家,产生了一定的难度。

3.  档案意识淡薄,大多数人对档案文化的认识不足

一直以来,广东被称为“富裕之地中的文化沙漠”。当然,这仅是与广东人出众的赚钱能力相对而言的:广东人精力多用在经济、物质方面,精神文化消费的投入相对不足。广东人这种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的“不良习惯”,更让人觉得他们档案意识的淡薄。有人曾对一所大学作过调查,约60%的大学生认为档案工作就是组织人事部门管理的人事档案;在党政干部和教师中,约40%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约55%对档案概念缺乏理解。人们档案意识的淡薄,加深了他们对档案文化认识不足的程度。

三、焕发档案文化活力,建设广东文化大省的对策

建设文化大省,涉及到各文化部门建设的方方面面。在这里,我们仅以档案部门自身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发扬优势,克服不足,焕发出档案文化的蓬勃活力,为建设我们的文化大省贡献一分力量。我们认为有以下对策:

1.  丰富和优化馆藏,为档案文化的开发利用提供物质保证。馆藏档案是档案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馆藏档案,档案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谈不上开发和利用。因此,档案馆要严格依照有关档案法规的规定,做好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各门类档案的接收工作。同时,注重优化馆藏结构,除了党政机关的文书档案外,还广泛征集科技、声像、专门档案进馆,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反映我省经济、文化特色、风土人情等满足工、农、商各行业建设需要的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等的档案资料。另外,还要注重光盘和其他类型载体档案的收集。只有丰富而优化的馆藏档案资源,才能为我省档案文化的开发利用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物质保证。

2.  利用优势,开发富有广东特色的名人档案文化。不重视地区文化的挖掘、建设和铸造,就难以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大省、强省。广东有岭南文化、侨乡文化、客家文化的传统文化优势。以侨乡文化来说,广东是我国华侨最多的省份,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广东籍华侨约占全国华侨的60-70%,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北美洲、非洲等地区。广东华侨在政治上积极投身于广东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因而孙中山称华侨为“革命之母”;在经济上以侨汇、投资或捐赠的方式,推动广东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这些华侨一方面向侨乡人民介绍外国的情况,另一方面又向居住国人民宣传侨乡的发展,实际上成为广东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承载者。而且,他们当中部分人的创业史和成功经验为广东留下了丰富的侨乡名人档案资料,档案馆开发和利用这些具有广东特色的华侨名人档案文化资源,向新一代的广东民营企业家宣传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创业过程,推广他们的远见卓识,从而可以促进广东本地民营经济的发展。

3.  创新服务机制并扩大宣传,塑造档案部门的新形象。一是档案部门要进一步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尽量满足利用者的需求,树立档案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二是积极拓展档案服务领域。如建立现行文件阅览中心、地情资料网站信息咨询服务、档案图片信息资料库、档案技术保护中心,档案寄存服务中心、社区档案开放中心等等,逐步贴近平常老百姓,走进社会,服务社群。三是多种方式扩大宣传与影响。如定期举办档案展览,可与本省各地中小学校进行合作,广泛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达到推广档案文化,扩大档案文化宣传的目的。

4.  加强档案人才建设和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核心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任何一种文化都是靠人创造的。档案工作者是档案文化的耕耘者和传播者。因此,加强我省档案人才建设和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扎实档案知识基础,娴熟业务技能以及恪守职业道德的人才队伍,才能够跟上档案文化的发展步伐,为建设广东文化大省做出更大的贡献。

5.  加强档案信息化和馆际合作与交流,实现档案文化的资源共享。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一是加快档案网页建设。不断完善档案网页,及时做好网上资料的更新工作,力求将最新的档案信息上网。网页要做到内容丰富多样、版面新颖、便于检索和利用。二是加快“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化、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三是加强馆与馆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克服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档案文化是我省建设文化大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由档案文化的作用、档案的文化性质和档案馆的文化属性所决定的,也是档案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我省档案文化发展存在着优势和不足,只有与时俱进,发扬优势,克服不足,才能促进档案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才能充分焕发出档案文化的新鲜活力,从而把广东省建设成一个闪亮着档案文化光彩的泱泱文化大省。

                    (作者单位:佛山市三水区档案局)

 

 

引用文献:

①徐大章,张平安,黄菊艳:《关于档案馆在建设文化大省中的作用及对策建议》,《广东档案》2003,(6)。

②③张德江:《加快文化大省建设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在全省文化大省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圳特区报》2003925

④丘树宏:《广东离文化大省有多远》,《羊城晚报》2004228

⑤邓达宏:《略论档案的文化蕴涵》,《信息窗》2001,(1)。

 

参考文献:

①王英玮主编:《档案文化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②杨东红,郑慧雯,高婷婷:《行文化功能树文化形象——对新世纪档案馆工作的思考》,《档案天地》2003,(2)。

③谈宝忠:《开发档案文化功能为建设文化大省服务》,《档案与建设》2001,(10)。

④李怿远:《论档案工作参与本地大文化建设》,《浙江档案》,20006)。

⑤陈珍佑,叶春兰:《档案馆与大文化建设的思考》,《福建档案》,20006)。

⑥陈永成:《档案文化在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中国档案》,200012)。